孝感市中医院“周六省级专家日”正式启动

 人参与 | 时间:2025-04-05 09:00:52

然而,铁路人并不满足。

南方某高校青年教师王京(化名)告诉《中国科学报》,由于参赛名额有限,有些院系在通知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时会明确表示,往年参加过、拿到奖的教师就不要报名了,把名额留给其他明后年需要评职称的教师。科研强不强,不看论文内容,只看论文篇数。

孝感市中医院“周六省级专家日”正式启动

她坦言教学竞赛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表演,我们在一线教学非常好的老师,有的也不能在竞赛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全展示出其丰富的学养和气质。而报道中对于这些竞赛的主旨描述都是关注教学提升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等,以教学为核心要素。此外,苏德超还指出,目前学校设置教学比赛的初衷是好的,但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比赛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学生并不在乎教师的PPT漂不漂亮、有多少互动、普通话好不好、教学过程流不流畅等这些竞赛型指标,他们在乎的是到底学没学到新东西。而这种功利性究竟是好是坏,季梓轩坦言,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

从学校层面讲,教学竞赛的初衷是为了让教师提升基本功、注重教学,这样的作用是有的,但也给想评职称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加分的机会,其具有的功利性也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新进教师的他就曾经被院长提醒过,竞赛应该参加,要好好准备,在评讲师时会有加分。大海捞针 为了筛选能够识别病毒DNA的细胞核内天然免疫受体,曹雪涛带领博士后王蕾、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温明岳启动了这项大海捞针式的研究。

细胞核内是否存在天然免疫识别分子、对于进入细胞核内的病原体DNA如何识别,长期致力于免疫学前沿研究的曹雪涛及团队被免疫禁区的这两个科学问题深深吸引。例如,2013年,《科学》报道了华人科学家陈志坚团队的重大发现 一种被称为cGAS的蛋白能够识别细胞质里的病毒DNA。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随后,他们通过一系列体内外的功能筛选,最终鉴定出1个目标分子,即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A2B1(hnRNP-A2B1)。

这便是科学家们要寻找的能够识别病毒DNA的核内DNA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同时,研究还发现hnRNPA2B1能够放大和增强细胞质中天然免疫分子信号通路,诱导更多干扰素产生,有效触发天然免疫反应。

孝感市中医院“周六省级专家日”正式启动

曹雪涛介绍,两种方法分别获得了上百个分子,交叉对比后,筛选出23个候选分子。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获得目标蛋白分子。想去看看D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核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不过,绝大多数D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进入细胞核内释放病毒基因组DNA并在核内进行复制。提及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曹雪涛坦陈。老蛋白发挥新作用 曹雪涛告诉《中国科学报》,事实上,hnRNPA2B1是一个老蛋白,它的常规功能是和RNA结合。经过多年探索,科学家们在识别外源病原体DNA的分子机制及其抗病毒免疫研究上取得长足进展。

这项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天然免疫调控的认识,也为抗病毒治疗与炎症防治提供了潜在药物研发新靶标。他还透露,该论文原本按《科学》快讯类文章投稿,后被编辑部转为分量更重的长文类文章接收。

孝感市中医院“周六省级专家日”正式启动

最近6年来,该团队已在顶级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共发表11篇论文。研究人员同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生物素标记的病毒基因组DNA,从细胞核提取物中沉淀出DNA结合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

突破禁区 免疫,是一种重要生理功能,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破坏和排斥入侵的病毒等病原物质,维持自身稳定。接下来,研究人员对这个老蛋白的新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论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v0758。细胞核具有致密有序的结构,一直被视为免疫禁区。目前发现的能够识别病毒DNA的天然免疫受体都存在于细胞质中。研究人员介绍,hnRNPA2B1在DNA病毒感染后发生二聚化并发生第226位精氨酸(Arg226)位点的去甲基化,之后转位至细胞质中与STING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激活TBK1-IRF3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启动干扰素等基因表达。

作者:甘晓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7/19 5:02:48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核内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另一种则是通过二维电泳联合质谱检测,寻找出DNA病毒感染后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的具有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潜在作用的蛋白分子

作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7/18 10:57:5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深海勇士:南海深水珊瑚林采风 7月17日上午8时,探索一号在三亚离港,搭载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开始第十二次南海航段第二航次任务,大船解缆,航向深海。以前知道有冷水珊瑚存在,但不知道长什么样,通过深潜才知道它们像陆上的树林一样分布,是一个丰富的有待挖掘的海底生态系统。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党皓文表示,一般的珊瑚生活在海面以下几十米以内的地方,需要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但冷水珊瑚在海底千米深度以下生活,冷水珊瑚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化学和碳循环等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由于其所处的中层至深层海洋环境以及珊瑚骨骼所保存的环境变化信息,冷水珊瑚也具有极高的古环境再造的研究价值。

翦知湣表示,在即将开始的南海中北部深海勇士号深潜航次中,冷水珊瑚的研究有机会继续推进,从冷水珊瑚生态系统、中深层海水环境以及冷水珊瑚样本采集三方面展开,充分利用载人深潜的优势,获得系统性的数据和样本。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关键部件国产化程度超过90%,至今已经完成170次下潜,正在挑战千分之一的低故障率,是名副其实的深海利器。去年的航次中,82岁的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3次下潜,带回宝贵的红珊瑚样本,他都专门裱起来,不舍得用,希望我们今年能有更多收获。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科技日报南海7月17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除了冷水珊瑚生态系统研究,本航次科考活动还将在中深层海水环境、古环境再造研究以及海底峡谷垃圾堆方面开展工作。

汪品先院士曾形象地说载人深潜科考是真的让科学家下到海底去做野外考察,翦知湣表示:载人深潜有特殊的优势,比如样本抓取,不是抓到什么是什么,而是让科学家去采最想要的那枝花。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翦知湣介绍,去年夏天在南海中北部进行的ROPOS无人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两个航次,在南海陆坡和海山等中层水深范围发现大片冷水珊瑚园林,根据当时深潜所搜集到的冷水珊瑚分布信息,本航次将对主要分布区进行深潜观测、环境参数测量、深水珊瑚及底质样品取样等工作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翦知湣介绍,去年夏天在南海中北部进行的ROPOS无人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两个航次,在南海陆坡和海山等中层水深范围发现大片冷水珊瑚园林,根据当时深潜所搜集到的冷水珊瑚分布信息,本航次将对主要分布区进行深潜观测、环境参数测量、深水珊瑚及底质样品取样等工作。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党皓文表示,一般的珊瑚生活在海面以下几十米以内的地方,需要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但冷水珊瑚在海底千米深度以下生活,冷水珊瑚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化学和碳循环等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科技日报南海7月17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7/18 10:57:5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深海勇士:南海深水珊瑚林采风 7月17日上午8时,探索一号在三亚离港,搭载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开始第十二次南海航段第二航次任务,大船解缆,航向深海。

同时,由于其所处的中层至深层海洋环境以及珊瑚骨骼所保存的环境变化信息,冷水珊瑚也具有极高的古环境再造的研究价值。去年的航次中,82岁的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3次下潜,带回宝贵的红珊瑚样本,他都专门裱起来,不舍得用,希望我们今年能有更多收获。

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关键部件国产化程度超过90%,至今已经完成170次下潜,正在挑战千分之一的低故障率,是名副其实的深海利器。翦知湣表示,在即将开始的南海中北部深海勇士号深潜航次中,冷水珊瑚的研究有机会继续推进,从冷水珊瑚生态系统、中深层海水环境以及冷水珊瑚样本采集三方面展开,充分利用载人深潜的优势,获得系统性的数据和样本。

汪品先院士曾形象地说载人深潜科考是真的让科学家下到海底去做野外考察,翦知湣表示:载人深潜有特殊的优势,比如样本抓取,不是抓到什么是什么,而是让科学家去采最想要的那枝花。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顶: 7踩: 978